2014年1月1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两项科研成果同时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分别是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长期循环动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及应用》。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以世界上第一条湿陷性黄土地区350km/h高速铁路项目——郑西高速铁路为背景,针对黄土湿陷等级高、湿陷性土层最大厚度达38m等工程地质难题,开展了系列科研项目,提出了黄土场地湿陷敏感性的评判新方法,创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桥梁、隧道、高架车站等修建和沉降控制关键技术,共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填补了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技术空白,确保了郑西高铁的成功建设,还广泛应用于西安-宝鸡-兰州、大同-西安、西安-成都、兰新第二双线等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对我国快速铁路网的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国家勘察设计大师、机勘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
机勘院的主要贡献是参与制定了研究大纲,参加了地质参数和沉降控制科研攻关项目,参与了科研成果的鉴定评审及推广应用,对本项目主要创新点做出了突出贡献;并采用调查、遥感、物探、挖探、静探、钻探、专门研究等综合手段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参加完成了黄土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准确、翔实的地质参数,对路基、桥梁、隧道基础工程沉降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沉降控制的预测方法;参加了黄土物理力学指标试验、数值计算、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行为的现场测试、隧道力学特性、施工方法、变形控制技术、施工监控量测技术等研究。
《长期循环动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及应用》针对我国广泛分布深厚饱和软弱土地区,在高速交通、城市防洪堤等重大工程中发生的过大变形和失稳等灾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问题开展的攻关,解决了传统土力学的拟静方法不能反映软弱土长期循环软化特性和水-土两相动力耦合作用的难题,研发了长期循环动荷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共取得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4项,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成功应用于浙江、江苏、广东、陕西等省市的58项重要工程,获得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我院主要是合作建立了地基动力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循环软化的软土地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通过参编行业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对该项目整体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机勘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建国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
两项成果分别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长期循环动荷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推动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提高我国高铁修建、防灾减灾等工程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再一次肯定了机勘院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的“技术立院”指导方针和雄厚科技力量的支撑,必将大大提升该院在相关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行业地位,更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科技动力。张炜院长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打造顶尖技术团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研发水平,为打造 “行业一流、走向世界”的的国际化科技工程公司,为建设“大美陕西”、助力“中国梦”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